文:夏康
一如以往,香港小交響樂團 (「小交」) 的2012/13 年樂季,以法國五月的節目掀起序幕。是次四月十二日於香港大會堂舉行的音樂會,指揮葉詠詩帶領樂團,為堂座滿席的觀眾獻上風格迴異的三首作品:德布西《神聖舞曲與世俗舞曲》、莫扎特《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364、及佛瑞《安魂曲》作品48。誠然,如此選曲,可謂相當罕見,排練調度上大概也甚具難度,惟音樂上令人滿意便可以了。
德布西1904年的《神聖舞曲與世俗舞曲》,乃是為豎琴獨奏與弦樂團而譜的作品;當年作曲家受樂器生產商 Pleyel 所託,為其新型的半音豎琴譜寫示範作品。後來,另一樂器生產商Erard,則委託拉威爾為傳統的腳踏豎琴創作一曲以迎戰,其九重奏《引子與快板》便於翌年面世。該首拉威爾作品,「小交」於上個樂季演奏過了,加上這一回的德布西,可見選曲者的心思。兩次的演出中,「小交」豎琴首席黃士倫皆有令人滿意的演出。不同的,是拉威爾的是一首室樂作品,而這首德布西則類似是炫技性協奏樂章般的。這一回,,黃士倫的演奏更有自信,音色更為堂皇華美;弦樂團的樂手們,則趁這開季曲目表現出比上季更為圓融和諧的齊奏,令人眼前一亮。順帶一提:筆者曾聆賞另一樂團於文化中心演奏的豎琴協奏曲,其效果不及「小交」。為甚麼?場地啊!
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小交」請來了日本籍的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擔任小提琴獨奏,中提琴獨奏則由法國年輕女音樂家貝桃 (Lise Berthaud) 負責。聽罷,百感交集。「小交」雖然選擇了傳統的、「非仿古」的演繹風格,但他們無論在樂句處理上或聲音重量上,皆成功展現了莫扎特作品的細緻與跳脫;除個別樂手外,樂團的整體提昇頗為顯著。樫本大進的獨奏,亦教人衷心讚嘆!和煦的揉音,洗練的控弓,奏出提琴豐富而細膩的色彩層次;快樂章中輕巧鮮活的造句,與莫扎特的音樂趣味亦相當匹配。更讓人佩服的,是樫本在此表現了多重角色的能力:獨奏家、室樂演奏家、樂團樂手,三者集於一身。筆者所指的,不只是他「技癢」地參與齊奏 (tutti)樂段的演奏而已,而是他在處理獨奏線條的同時,一方面不斷以身體訊號和音樂回應與「小交」首席 James Cuddeford 交流,另一方面則用心地跟貝桃作音樂協調。如此演奏,卻處理得流麗完美,可想其造藝之高。然而,「小交」和樫本的努力,卻被刻上瑕疵了。中提琴獨奏家貝桃,音色僵硬,強弱處理相當粗糙……可惜。
佛瑞《安魂曲》,「小交」選擇了配器陣容相較龐大的1900年最後版本。聲樂部分,以全本地班子擔任。除了活躍於舞台的女高音葉葆菁及男中音林俊、還有三組合唱單位:香港青唱、香港和聲、及Die Konzertisten。總括來說,葉詠詩的處理頗為率直,各聲部的平衡上佳,整體聽感可說不俗。葉葆菁的聲線十分嘹亮,林俊的低音樂段卻略感困難似的,但仍可接受。這首1900年版本的《安魂曲》,雖然在部分樂章加上了小提琴聲部,惟中提琴的角色仍然最為吃重。是次演出,中提琴部不但需要特約樂手的參與,更有小提琴手改奏中提琴了。可是,一首佛瑞,始終讓突飛猛進的「小交」弦樂部暴露弱點:中提琴部,須再加努力。
評論場次
2012年4月12日,晚上8時,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