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煒森評如山

文:張煒森。希望透過文字書寫來擴闊本港視覺藝術的閱讀方法,關注作品在展覽中的呈現狀態及關係。


黃麗貞本年個展不斷,繼年初《非凡塵》後,亦在七月於以展覽攝影為主的光影作坊中展出另一個展《如山》。顧名思義,這次展出的作品以山為題。山或自然是創作上的母題,尤其以二維形式出現在繪畫與攝影上,反觀不少香港雕塑藝術家如馮力仁、劉學成、莫一新等,一向對水墨山水情有獨鍾,將山水的意境轉化到立體創作上,至於陶瓷山水畫亦是源遠流長的工藝之一。這次,藝術家亦以陶藝來表達,有別於陶瓷山水處理,作品具很強烈的現代處理手法,黃麗貞將客觀的元素引入創作中,參照了地政總署測繪署所拍攝的香港景觀的鳥瞰圖,將香港山景、海岸線與島嶼之形繪在具功能性的器具上。《非凡塵》中的作品予人一種精緻、著重結構與規律的格調,而《如山》則滿是有機的造型,風格路向截然不同。


這次展出的作品量頗多,由二十件的小型作品組成,展覽雖沒有強烈的視覺震撼,但作品量足以構成一種眾聲喧嘩的複雜語調。從外觀看也不具什麼針對性的批判成分,如詩的標題貫徹陶藝作品中鑑賞特質。作品主要以陶瓷、現成物、攝影三者構成,主題中的山景則是以具體的形象展現,以遠觀全景的面貌呈現,並採取兩種形態呈現山景物:一是直接利用粘土模塑出山巒的立體形態,那些立體山巒是具體實在的,既有依附在海岸線的相片上,亦有獨立成為器具;另一種則在器具的裡裡外外上釉山景,山巒以線條、「化墨」之形呈現,有別於精緻的陶瓷山水,它不是精品,而更接近一種朦朧消逝的印象與想像。陶藝有效地將山景的自然主題放置到平面與立體的不同維度(dimensions)中,帶出不同的觀感,由器具本身是一種容器容納了山景形象,到立體造象進一步涉及現實空間的關係,令觀看與閱讀的層面更全面。


同時,在藝術家的精心營造下,令觀者反反覆覆進入複合的視覺經驗中,《如山》的作品極富一種有機的生命力,其印象倒是隨機與原始的:作品除了山巒造型外、陶瓷器具經過手捏等手法模塑出不規模的邊緣與形狀,器具在光油下仍可看到凹凸不平的表面,處處留下手藝的痕跡,為作品賦予了一種有機形態,亦道出山景自然背後的「人為存在」;作品以陶瓷為主軸,輔以真實的地形照片,並配以原木頭底座、樹枝、植物等不同的襯托元素,直接展現出自然與人為並置的關係;加強美化效果且古典的厚重木和金邊相框,提示了山景是被觀看的對象,也無形地增加地形相片中的歷史感;作品放置排列亦高亦低,抬頭俯視的過程中直接帶動觀者的視覺與感知經驗,觀者不一定能觀看到作品全貌,卻可近距離觀看作品,既遠且近的觀看經驗正正是大眾對於大自然的印象。藉著這些細節上的安排,陶藝作品中附帶的脆弱與珍貴,恰巧跟視為「天生天養」的山景地形產生有趣的化學反應,香港的自然景觀從來都可以被人為改造及認知,亦強調了人為與自然的氛圍與關係。


如果說陶瓷藝術家最能應物料之特質來延伸創作概念,相信沒太多人反對。陶藝確是一種著重物料特質與處理的藝術門類,其審美準則有時會傾向技巧、處理方面。當我們繞過陶藝中技術的鑑賞看黃麗貞的展覽,由《非凡塵》的微觀到《如山》的遠觀, 往往一脈相承,從其細節與佈局中均可找到主題的核心。





黃麗貞個人展覽《如山》

展期:由即日起至2014年8月17日

時間:11am-6pm(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樓10室

查詢 :3177 9159/ info@lumenvisum.org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