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二月。2014|新書推介




尋港

作者:侯萬雲

出版社:Visual Action策劃出版社

出版月份:


《號外》、《明報週刊》執行編輯侯萬雲出版新書《尋港》,收錄其六個短篇小說新作,每個故事以不同手法,描寫一段又一段曲折離奇的香港故事。侯萬雲早在70年代,已投身保釣運動、中文合法運動等,亦是《70年代》雙週刊的活躍份子,曾擔任過多份香港文化雜誌的編輯,也曾當電影導演,近年,他更把《70年代》的故事改編成舞台劇上演;他多年來一直持續寫作,以獨特的眼光看待香港的變化。資深新聞工作者及專欄作家一心寫道:「這六個短篇,就像是站在深水埗警署英國殖民地建築的門廊邊,從現在細味幾十年香港社會的變遷、人際關係及政治氣氛的改變。遺忘的、不想記起的、誤解的、被寵壞的……他們的故事,情願與不情願,好像已被香港人所遺忘,在侯萬雲的小說裏重新相認和思考。」




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

作者:張雍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出版月份:2013年12月


台灣攝影師張雍,1978年生,台灣台北人。2003年起旅居東歐,目前落腳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曾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攝影系碩士班。新近出版的《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收錄他64篇散文、94幅攝影作品,紀錄了這一位體悟「故事不在遠方」的攝影師用十年生命所完成的圖文創作。他認為,從事影像創作時,往往被人物在不同環境裡的反應吸引,於是專注地朝人性靠近,也藉此更認識自己。2013年,三十五歲的張雍從捷克落腳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洛維尼亞,學習如何扮演一位好丈夫、好爸爸,生命中的禮物讓他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追著世界各個角落的故事,然而他也突然有所體悟,思索為何攝影師總要到「遠方」拍攝「別人」的故事,尤其當攝影師的生活周圍就充滿了最具生命力的故事。





地水南音唱本

作者:區均祥口述、何志峰編

出版社:區均祥粵劇曲藝社

出版月份:2013年12月


地水南音,是一種獨特的說唱藝術,「地水」本是卦名,瞽師(南音男藝人,女者稱「師娘」),很多都操占卜業,故把卦名轉為盲者的別稱,以往多由盲人師傅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生於澳門的區均祥,天生弱視,經親人推荐,在傳奇瞽師劉就門下,學習音樂及南音說唱技巧;區均祥於五、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港澳歌壇及粵劇戲班,他深詣“豉味”唱腔,以自彈三弦唱曲經常應邀穿梭珠三角演唱,頗受稱許,名伶阮兆輝曾說:「講唱南音,環顧現在粵港澳曲壇,最地道的還是區均祥。」為保存及推廣南音藝術,區均祥新近出版了《地水南音唱本》,收錄四首南音唱本,包括:「客途秋恨」、「男燒衣」、「雙星恨」及「祭金嬌」,另有專文解說曲本的特色和故事。書中更附設QC-Code,網上連結區師父的演唱錄影片段。





此刻:柯慈與保羅.奧斯特書信集(2008-2011)

作者:柯慈, 保羅.奧斯特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月份:2013年12月


為何友誼比熱戀持續得久?收到讀者寫信來罵人,怎麼辦?男女從情人變朋友,是昇華還是墮落?……這些或辛辣或哲學的問題,來自於當代文化界兩位名家的私人書信:一個是前衛狂熱的美國小說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非學者柯慈(J. M. Coetzee)。兩人於2008年相識,之後柯慈便提出兩人開始通信,以「激發彼此的火花」,至2011年的三年間的書信集結於《此刻》一書中出版問世。書信體文學曾因政治環境和思想運動等原因風靡於17、18世紀的歐洲,伏爾泰、狄德羅都曾以經典的對話體來討論哲學問題。《此刻》直接、坦誠地展現了兩位藝術家和學者對人生、社會的辯證思考和憂慮,是當代難得的書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