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m.post | 大評論家 | 日本舞踏團體「山海塾」資深舞者市原昭仁 (Akihito Ichihara) | 舞踏_藝術與自然的共鳴


一個周末的下午, 一群身著古代樸質麻衣, 面部塗白的工作坊舞者們, 在太陽下、樹林間,透過導師簡短的引導, 身體自然律動著,神情專注放鬆,感受著環境的氣流和聲音,找尋著自我和外在的聯繫,如此抽象,令人印象深刻!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享譽國際盛名的舞踏團體「山海塾」,資深舞者市原昭仁 (Akihito Ichihara) 旋風式的來到香港,受主辦單位蔡宛蓉(香言)邀請,9月27至28日於饒宗頤文化館進行2日的舞踏工作坊。



| 山海塾舞踏的自然美學

 

舞踏 (Butoh) 是一種前衛舞蹈形式,起源於1950年代末的日本,以其獨特的動作風格、對身體的強調、以及對黑暗、死亡和轉變等主題的探索而聞名。舞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反映當時日本動盪的社會和政治氛圍。舞踏,作為對傳統日本舞蹈形式和西方影響的回應,試圖通過更加直接和肉體化的方法表達人類經驗的複雜性。

 

深受舞踏表演形式影響的日本國寶級舞團 「山海塾」於1975年由天兒牛大(Ushio Amagatsu)創立,漸漸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舞踏團體之一,以其獨特的舞踏與自然元素相結合而聞名。「山海塾」名稱意指「靈魂旅程的第一階段」,山海塾的表演常常從自然中汲取靈感,體現了一種將人類經驗 、生命循環、與環境交織的哲學。該團體的美學特色在於其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緩慢而深思的動作,以及身臨其境的音效。每一場演出都是對生命之美及脆弱性的冥想,鼓勵觀眾深入參與自身存在的體驗。 


 

| 舞踏的先驅

 

當代舞蹈的世界常常以創新元素融入傳統為特徵,作為山海塾的演員和編舞家,市原昭仁的作品恰恰凸顯了這一點。曾經接受當代舞蹈訓練,市原昭仁編舞巧妙融合了當代舞蹈的表演方式, 其編舞縮小「冥想性」方式的靜態表演,經常加入比傳統更律動活潑的表演元素, 更著重於動作的訊息,傳達給觀眾。

 

正因為觀眾的反應也是表演者身處之環境的一部分,也能夠成為即興部分的靈感來源。市原在舞踏方面的訓練使他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動作詞彙,以其強烈的身體性和深刻的敏感性為特徵。在舞蹈訓練上,他沿用舞踏基本動作:舞者的舞姿重心偏低,具有踩踏和跳舞的特點,他們會剃髮,把身體塗白,以半裸或近乎全裸的姿態進行演出,保有「型的純粹」。表演中亦包含著吶喊、扭曲、蟹足等元素,以此展現生命原始的痛苦,以肢體作為符號與觀眾溝通。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存在、轉變以及自我與宇宙之間關係的主題。通過將日常生活的元素納入表演中,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超越文化邊界的直接體驗。


 

| 工作坊舞者的回饋 

 

工作坊的文宣介紹當中強調啟發自然的動作感受內在平靜, 配合突發和隨性的動作, 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 其中來自臺灣的參加者Stephen (專業舞者) 表示Ichihara老師利用簡單的形容詞做引導。鼓勵學員拋開日常訓練的肢體慣性。返璞歸真地由外向內的自我探索,去尋找每個人「獨有的舞踏 (Butoh)」。

 

身體就像一個媒介或容器, 承載情緒和感受,並且透過身體的軀殼來具像呈現出幻想意境的姿態。另外來自意大利的參加者Alberto (表演藝術教育工作者)表示, 自身即興的動作對應著周圍環境的聲音、風向、景色, 完成工作坊的訓練之後,整個人彷彿身心靈都被洗滌了一番, 享受著和自然融合一起那和諧平靜的感受。

 

相對傳統舞踏的探問人生之複雜性,市原昭仁的教學方式更質樸純粹, 透過身體的自然律動,體驗到我們既是個體,亦是浩瀚的宇宙的歸一感,在練習過程中,接受一切皆是可能,進而達到身心靈的平衡。早年曾經遊學於澳洲,並曾經學習現代舞的市原昭仁, 作為備受讚譽的藝術團體山海塾的關鍵人物,市原在重新定義舞踏這一以其深邃表現力和靈性深度著稱的舞蹈形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原為山海塾在融合傳統日本美學與當代舞蹈實踐方面的聲譽做出了貢獻。他與其他藝術家、音樂家以及設計師的合作,產生了引人入勝的創新舞踏表演藝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眾。

 

編採 | 樊婉貞

撰採 | 楊宜瑄博士

圖片 | Kris Yeung

 

觀賞日期 | 9月28日

地點 | 饒宗頤文化館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