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蘇富比將迎來現當代藝術晚拍,35件現當代作品亮相,包括羅斯科(Mark Rothko)首度在亞洲上拍的作品,及趙無極、草間彌生、謝景蘭大師作品,11月12日還有現當代日間拍賣。在拍賣即將舉辦之際,我們在蘇富比旗艦藝廊長展覽觀看了秋拍重點作品,並與蘇富比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席及亞洲區副主席何杏淇(Elaine Holt)女士及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聊聊亞洲藝術拍賣市場的新動向,即蘇富比的策略。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Claude Monet 克勞德・莫內 | Les nuages 雲 | 估价:3,000,000 - 6,000,000 HKD
| 今天的當代,將是未來的現代
拍賣行究竟對如何劃分現代當藝術,《a.m.post》現場問。何杏淇女士認為:「現在的當代藝術家,再過幾十年,就是現代藝術家了。我們要重新去重視藝術的流動性,也要發掘新東西,所以當代是一直會存在的。」由於當代作品的歷史不長、市場數據不多,所以很多對當代作品市場行情的看法,其實是建立在不充分的數據上,而現代作品由於創作時間更早,拍賣歷史更長、市場數據更多,所以看起來有「穩定感」,讓買家覺得更舒坦,所以羅斯科、草間彌生等大師的作品價格一直很穩定「它們有足夠的獨特性和代表性,在價格高以外,還能不能有足夠的東西去支撐,是蘇富比對拍賣品定價最大的因素。」
蘇富比秋拍-René Magritte《萬向鏡》以7千逾萬成交
| 亞洲對西方作品接受度提高,西方藝術「小精品」是最佳入門
對亞洲作品的來源劃分上,蘇富比究竟是按照西方還是亞洲標準呢?何杏淇女士表示:「2017年蘇富比還將亞洲當代和西方當代分開拍賣,到2018年底我們才將二者合併,2017年我們帶來10個西方藝術家作品,而現在則是亞洲和西方各一半,二者需要磨合,西方作品價格會相對更高。」
奢侈品往往與經濟有個悖論式關係,即經濟不景氣時,高價奢侈品會賣得更好,奢侈品價格不會因經濟環境而降低,而蘇富比在處理中低價作品時,也有自己為適應市場而做的調整方案,「香港是敢於嘗試新東西的市場,比如德國藝術家尼奧·勞赫(Neo Rauch),他的作品很少、創作很慢,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把他的作品帶入香港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近幾年還有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他的作品能來亞洲拍賣,也是格外驚喜。」更早些時候,莫內、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在日本的接受度就很高,莫內的《池塘》從日本藝術中汲取靈感,山姆·法蘭西斯也受到很多日本藝術影響,所以這些西方畫家能夠打開亞洲市場。
對西方藝術在亞洲的引進,蘇富比有自己的策略:「不能一上來就先拋出個莫內的《睡蓮》出來,這樣會讓亞洲買家不知所措,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這種太大的作品」,何杏淇女士表示,「從西方藝術的小精品開始,是個非常好的門檻,比如德加、羅丹等,這些名字大家也都有聽說,一開始需要讓大家先去熟悉,才能慢慢進入其中。」在這種策略上,這次蘇富比大膽地選取羅斯科作為2024秋季夜拍的主打作品,「像羅斯科作品是很難有機會來到亞洲的,所以這次很珍貴。」
她笑著總結道,「這場拍賣,就是個實驗,看看究竟能不能在經濟頹勢中,與經濟學原理來個對沖,如果還能逆行,說明總有希望。」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 | Hat 帽子 高橋龍太郎醫生收藏
草間彌生 1929年生
帽子 | 款識 Yayoi Kusama,1980,帽子(作品內框)
壓克力畫布 131 x 162 公分 1980年作
此作品附設株式會社草間彌生簽發之作品註冊卡。
| 草間已知作品中首幅以帽子為主題的布本繪畫,也是最大的帽子畫作。
本作從未曾公開亮相,(雖然在紐約某展覽中有在名單之上,但在公開的照片之內未曾發現),至80年代被高橋購入之後,一直深藏於高橋龍太郎醫生的顯赫私人收藏中,他是著名的藝術贊助人兼草間多年來的忠實支持者,收藏《帽子》超過二十五年,如今割愛釋出。同時他亦是其中一個擁大最大的草間藝術品收藏的私人收藏者。
草間在其他以帽子為主題的畫作中,一般是結合圓點和網紋的圖案組合,但在《帽子》中,主角帽子和其後的背景都以網紋交織而成,背景網紋更是非常少見、彷若有機物增生的密織網紋,在草間的作品中僅出現過數次。帽子後的背景無限網紋是80年代早期的造型,帽子上的則是80年代後的造型,由於帽子於草間是一個很重要的造型裝飾,本作是草間一個結合過去和超越和未來想像的一幅重要作品。完成《帽子》後,草間在八十年代反覆探索帽子主題,創作了無數版畫、素描和繪畫,但作品尺寸卻總比本作小。
《帽子》是意義非凡的精湛之作,既對草間有深刻的個人意義和指示意味,同時也標誌著草間在這個藝術生涯中重要的決定性時期,憑藉創作和經歷成為當代藝壇上最傳奇的藝術家之一。
(上)
Zao Wou-Ki 趙無極 | 02.01.65 signed 無極 ZAO (lower right)
signed ZAO WOU-KI, titled and dated 2.1.65, inscribed 200 x 162. (on the reverse) Executed on 2 January 1965.
(下)
Zao Wou-Ki 趙無極 | Sans titre 無題 1920 - 2013年 畫中畫的是趙無極伉儷同遊威尼斯時的作品。
油畫畫布 款識 | 無極ZAO(右下)ZAO WOU-KI(畫框)11.5(作品背面)1950年作 46 x 55 公分
附:趙無極基金會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 Zao Wou-Ki 趙無極 《02.01.65》尺幅的巨作在私人藏家手上,難得一見。
六〇年代是趙無極「狂草時期」的巔峰歲月,畫布處處流露源源不絕的創作激情,展現非凡的磅礡氣勢。《02.01.65》呈現狂草時期「天上地下」的經典三段式構圖,除了上、中、下三部分,畫面亦建構了前、中、後的不同層次,從深邃的背景、墨黑的線條層層推進趙無極的狂草風格反映藝術家從唯我走到忘我的精神境界,充滿生命力的抽象筆觸在畫面騁馳,構築起環環緊扣、生生不息的無窮宇宙,在本作中完滿呈現//《02.01.65》這種尺幅的巨作在私人藏家手上,難得一見。
本作在誕生之後的翌年,即被送往1966年法國卡昂文化宮展出,同場參展作品包括洛桑州美術館館藏之《向愛德格·瓦雷茲致敬 - 25.10.64》、《29.09.64》(2022年以港幣兩億七千八百萬成交)、《29.01.64》(2017年以港幣兩億兩百萬成交)、《22.07.64》(2018年以港幣一億一千五百萬成交)等重要作品,可見藝術家對本作的完成程度十分滿意。
| 為什麼現在謝景蘭的作品受到重視?
在二十世紀眾多華人現代藝術家中,謝景蘭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她富有特殊性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其融匯音樂、舞蹈與繪畫的先鋒藝術實踐上,也融於她脫離地域、種族和性別的普世價值觀念中。
為什麼現在謝景蘭的作品受到重視?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表示:第一,女性主義受到市場肯定,以前女性的作品都沒有辦法在市場上有一個很肯定的位置,直到18、19年開始,這些女性的作品被發掘出來,透過展覽重新建立定位,可以成為獨立觀看的作品。
第二,作為趙無極前妻的謝景蘭,1957年與趙無極離婚,此後她成為一個獨立藝術家,她的上升不是個例,而是戰後世界女性畫家地位都在上升。
第三,在這女性藝術家浪潮裏,謝景蘭的學術研究和生平整理非常完善,背景全面,為她打下一個很好的市場運作基礎,2012年還沒有什麼人認識她,只有誠品畫廊做過展覽,2016年開始逐步走入市場。蘇富比2019年的拍賣是有里程碑意義的品牌化過程(re-branding),是謝景蘭正式作為藝術市場上獨立藝術家的標誌。更重要的影響,2017年以來世界範圍Me Too運動影響,2023年在上海西岸做的女性抽象藝術展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起到推廣作用。
Lalan 謝景蘭 | Untitled 無題
謝景蘭 1921-1995 無題 油畫畫布
款識 Lalan(畫框)1965至1969年作
96.5 x 146 公分 38 x 57 ½ 英寸
註:本作著錄於謝景蘭文獻庫 lalanarchive.org 附:謝景蘭文獻庫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 馬克 · 羅斯科的《無題(黃與藍)》二十世紀藝術史上重要钜構,首度在亞洲上拍的作品。
1954年羅斯科創作了二十二幅畫作,當中十一幅已經由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永久收藏,分別是美國國家美術館(《橙色與黃褐色》)、耶魯大學美術館(《無題》)、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第9號(罩在淺土色上的深色/玫瑰中的紫色與黃色)》)、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第11號/第2號(黃色的中心)》)、菲力浦收藏館(《赭色(紅色上的赭色與紅色)》)、羅德島設計學院藝術博物館(《無題》)、埃森弗柯望博物館(《淺紅色上的白色與磚塊色(白色、粉色與芥末黃)》)、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白色帶子第27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無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無題(繪畫)》),以及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無題(紅色上的藍色、黃色與綠色)》)。
1954年是羅斯科創作生涯中的關鍵一年,當時他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得到機會,舉行了首場大型博物館級的個展。這場展覽的策展人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現代繪畫及雕塑部首任館長嘉芙蓮・庫赫,她是倡導美國前衛藝術和戰後藝術的重要推手,羅斯科憑藉庫赫的這場展覽,一躍躋身成抽象表現主義巨擘。
羅斯科的《無題(黃與藍)》作於1954年,這是她第一次在芝加哥辦個展,又去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這幅畫被放在開幕晚宴牆上,作為美國藝術的代表作,吸引兩位重磅收藏家梅隆先生和夫人,和弗朗索瓦·皮諾。
羅斯科的作品以顏色和色塊為主題,總共創作了22副作品,11副被博物館永久收藏,另外11副是拍賣行和私人藏家處。1960年代起,藝術家受身體健康影響,他的作品顏色更加暗淡、面積更小,大件作品比較少,出現了紙本作品。
《無題(黃與藍)》中舖天蓋地的色彩與光線不斷流動,畫裡透出空靈的氣氛。當觀眾被發光的畫面吸引得無法移開視線時,對實際邊界和空間區隔的感知也會消失,折服於眼前連續不斷的無盡感覺,就像站在懸崖邊緣。此作完全是論述抽象藝術的絕對極限,真正觸及精神和本質,向我們灌輸深邃蘊藉的精神意識。
編採 | 樊婉貞
撰文 | 樊婉貞、勞拉申、胡敏慧
圖片 | 香港蘇富比
蘇富比現當代藝術公眾展覽
日期 | 10月31日-11月11日
香港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拍賣
日期 | 2024年11月11-12日(香港時間晚上7點)
地點 | 置地遮打 LANDMARK CHATER, 8 Connaught Road, Central, 8號 干諾道, Central
封面圖片: Mark Rothko 馬克・羅斯科 | Untitled (Yellow and Blue) 無題(黃與藍)
油畫畫布 | 242.9 x 186.7 公分
1954年作藝術家故藏(故藏編號5157.54)
紐約,Marlborough A.G., Liechtenstein/Marlborough Gallery Inc.,(於1970年購自上述來源)
維吉尼亞州,梅隆先生和夫人收藏 (約於1970-1971年購自上述來源)
巴黎,弗朗索瓦·皮諾收藏(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5年5月12日,拍品編號11(委託自上述來源)
私人收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