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楊偉傑評《笛子走天涯》

圖/香港中樂團



筆者小時候選擇學習笛子,是因為它價格便宜又攜帶方便。下課後把笛子插進書包,就可以輕鬆地回家去。似乎拿著一支笛子,就可以走到哪、吹到哪。「笛子走天涯」是一個好題目,香港中樂團與中英劇團把人們以往對笛子的想像,結合當代的表演方式,讓不同的藝術媒介融合在一起,將原有的界線變得模糊,既好聽又好看,堪稱近期非常成功的跨界製作。


來自中國不同地域,風格與色彩各異的笛曲,在一場音樂會裡面是十分豐富多樣的,但要把它們編成一部劇本,卻並非易事。編劇劉浩翔在這個既定框架內把故事創作出來,可見其中所花的心思。劇情不是很複雜,就是講述失憶的女主角,在男主角的幫助下到處尋找失散愛人的經過;男主角在與女主角相處的過程中,對人生有所感悟,笛曲就是隨著故事的發展逐一被演奏。劇本的中心思想和脈絡非常清晰,有效地把音樂與戲劇共冶一爐。


笛子四重奏與樂隊的《喜相逢》,為「笛子走天涯」展開序幕。簡單的舞臺燈光佈置,樂隊就坐在後方,道具也只是寥寥數件。所有演員,包括飾演女主角「萃風」的笛子樂師林育仙就以自身的語言和形體動作去完成整套劇。整個演出流程非常順暢,音樂與戲劇之間的轉接十分連貫。中英劇團的幾位演員均演技精湛,其中一人分飾多角的楊瑩映表現非常突出,她演技出色,無論是擔當說書人、扮演男主角的上司、原住民老婆婆等都是揮灑自如。她遊走在多個角色之間,對每個角色都拿揑得相當準確,一些小動作和台詞更引發台下陣陣笑聲。筆者對她演繹的老婆婆印象最為深刻,不論聲線、語調、動作等都是唯肖唯妙,她的造型更令筆者想起新加坡著名導演梁智強親自打造的經典角色「梁婆婆」。由朱文昌、巫致廷、陳鴻燕、陳子旭先後演奏的《奔馳在草原上》、《山•樂》、《雙星恨》、《惑》都能夠與故事緊扣在一起。由孫鵬指揮的樂隊表現也恰到好處,在劇中孫鵬更擔起下雪的道具,樂師們也亮起小電筒營造夜裡群星閃爍的效果。林育仙在演戲途中拿起笛子演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更是吹笛吹到戲裡去。


飾演男主角「赤雄」的邢灝也有可喜的表現,他的港式普通話令人會心微笑,在台上多位來自國內的樂團演奏家中間,中港兩地之間那種微妙的關係更顯得耐人尋味。帶有客串性質,飾演「萃風」男友「子俊」的盧智燊首次出場時假裝吹笛子,由樂師即時配樂已令人莞爾,後來再牽著用氣球連成的羊群更是令人捧腹,以「受成」、「千嬅」作為羊隻的名字已是十分港式,他把「萃風」讀成「吹風」也是調侃。這些港式「爛gag」(冷笑話),也許令在場並非以粵語作為母語的觀眾會有點不明所以,但這正是香港本土文化的特色。


生於陝西的笛子首席孫永志吹出了《陝北四章》的神髓,韻味濃郁。在近乎完美的演繹之中,也有一段小插曲:第三樂章〈往事〉結束後,本應以同一把C調笛子繼續演奏第四樂章〈鬧紅火〉,孫永志卻把它換成F調笛子,到了樂隊前奏即將結束他才發現,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笛子換回來,剎那間已跟樂隊合在一起,絲毫不差。孫永志一直淡定如常,身體不動如山,臨場反應迅速,氣度非凡。


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話,筆者只有兩點可以說一下。首先,在演戲過程當中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去介紹曲目。編劇在鋪排《山樂》和《雙星恨》二曲出場時是很流暢自然的,由老婆婆講原住民音樂的《山樂》,男女主角一起看星時就帶出《雙星恨》,然而其他幾首都是直接像報幕似的說「下一首是什麼」,感覺突然間從戲裡跳了出來。其次是當獨奏家出場和退場時,可以統一不鞠躬,這樣整台戲就不會被過長的掌聲打斷,顯得更加連貫。


「笛子走天涯」作為2015年香港中樂團的首場演出,可說是打響了亮麗的頭炮。嚴肅音樂用這種手法來包裝,既生動有趣,又不落俗套。筆者觀察到在場有很多年青人,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希望這場音樂會能夠為他們打開欣賞中樂之門。



評論場次_2015年1月16日/晚上8時/葵青劇院演藝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