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藝術地圖 | 韓國 | 盤索里:21世紀的聲景 | 第15届光州雙年展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於言也亦然。」這是一千多年前唐人韓愈提出的「不平則鳴」文學主張,也是44年前韓國光州爆發民主化運動、當地民衆上街示威反抗獨裁軍政府統治的注腳。1995年,光州雙年展創立,旨在紀念在光州事變中發出不平之聲、卻慘遭血腥鎮壓的韓國人民,亦積極推動韓國藝術文化的發展,以藝術持續擴大各民族、國家、文化圈之間的思想交流。

 

不知不覺,光州雙年展已來到第十五届,即將於9月7日至12月1日盛大舉行。今年,雙年展以「盤索里:21世紀的聲景」(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為主題,所發出的不平之聲會從人類社會的紛爭拓展開去,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這個破碎分裂的後疫情時代,對城市、地球、乃至宇宙空間問題的回應,亦借此引發觀眾的深層反思,重新思考藝術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光州雙年展基金會同一時間也在今屆的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展出。


藝術總監 Nicloas Bourriaud_Photo Sergio Rosales Medina

 

| 重塑空間的萬籟之音


在藝術史上,人與空間可謂一個歷久不衰的創作議題。但自疫情爆發以來,人類對與他者關係的理解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們更有重新審視這個議題的迫切需要。作爲長年研究人際關係對當代藝術創作影響、曾發表論著《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的策展人暨作家,今屆雙年展的藝術總監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在策劃展覽的過程中,亦貫徹他歷來對「關係」、「媒介」、「參與」等概念的關注,指出主題展將透過重塑與再定義空間,探討人類在21世紀共同面對的問題,如氣候變化、女性主義、去殖民化等。 

 

之所以用「盤索里:21世紀的聲景」為主題,布西歐表示他們靈感來源於韓國傳統曲藝盤索里,表演時往往一人坐以擊鼓,一人立以說唱,觀眾則隨著表演的進行加入各種感嘆詞,參與其中。這種藝術形式所强調的聲音互動性也體現於其命名,因爲「盤」意指聚集的場所,而「索里」意指唱曲,二者合在一起便有「公共空間的聲音」之意。以此為啓發,策展團隊決定以盤索里作爲雙年展的題目,類比一眾藝術家在現今時代探索人類之間、與地球其他物種、乃至與整個宇宙關係的過程中,所呈現的萬籟之音。

 

展覽一共邀請了72位來自30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展,其中包括法國藝術家菲利佩・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英國藝術家利岩・基歷(Liam Gillick),韓國藝術家權慧元(Hyewon Kwon),中國藝術家程新皓等,陣容十分多元。整個展覽分為三個對應各種聲音現象的部分:「拉森效應」(Larsen Effect),「複調」(Polyphony)和「原始聲音」(The Primordial Sound)。觀衆將通過藝術家們的最新創作,從微觀到宏觀,從人類密集聚居的城市到置身其中如滄海一粟的大自然,從飽和的星球到浩瀚的宇宙,展開一段探討不同層次空間、以及背後議題與自己關係的旅程,感受以藝術與他者對話交流的力量。


(左)_Mimi Park, Murmuring in blue kaleidoscope,2022.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Dimension variable. Installation view, Swiss Institute, New York, US. Photo: Miria-Sabina Maciagiewicz

(右)_Julian Abraham “Togar”, Too Good To Be OK, 2023. Installation view, Julian Abraham “Togar”: Too good to be OK, SculptureCenter, New Yor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Photo: Charles Benton

 

| 聲音的抑止和振動


在雙年展進行期間,今年主辦單位亦在光州設置31個主題館(Gwangju Biennale Pavilion),由約30個國家、城市和機構的藝術單位負責策劃不同展覽。這些展覽不僅展現了各地藝術家的創新思維,當中探討的議題也與雙年展的主題互相呼應。

 

例如由福岡市/Fukuoka Art Next舉辦的「我們(仍然)要記住一些事」(We (Still) Have Things to Remember)日本館展覽,這個展題的設計,出自人權運動家朴來群(Park Rae-gun)所寫、在日本被廣泛閲讀的韓國現代史紀行《我們要記住一些事》。以此書為靈感,策展人邀請了兩位日本藝術家以「記住(衆多)聲音和沉默」為主題,通過其創作表達在歷史長河中被壓制、被遺忘的無聲之聲,以及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

 

又如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以「節奏性振動」(Rhythmic Vibrations)為題的美國館展覽,兩位移民策展人提出了兩個頗爲尖銳的問題:「我們代表美國嗎?美國代表我們嗎?」,希望通過展示與博物館有所合作的美國内外藝術家作品,一同探討眾人對美國的不同理解。同時,展覽亦重點呈現來自香港、伊朗、約旦、韓國、日本、越南、阿富汗、台灣和土耳其的女性及酷兒藝術家的聲音,表現了讓社會產生節奏性振動的不同方式,改寫各個被邊緣化的群體敘事。


 

光州雙年展作為國際性的藝術文化交流平台,持續引領著當代藝術的發展潮流。到底通過一衆藝術家的作品,觀衆會聽到怎樣的21世紀聲景?會否像觀賞盤索里表演的人們一樣,發出應和歌者的由衷感嘆?讓我們拭目以待。

 

撰文 | 麥子  編輯 | 樊婉貞

圖片 | 韓國光州雙年展提供

 

盤索里:21世紀的聲景 | 第15届光州雙年展

日期 | 2024.9.7-2024.12.1

地點 | 光州雙年展展覽館(光州廣域市北區雙年展路111號)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philippeparreno #LiamGillick @liamgillick #HyewonKwon

@kwon_hye_won # LarsenEffect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