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創意經濟已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以人類創造力、知識和技術為基礎,創意經濟對國家整體發展能作出超乎想像的廣泛貢獻,涵蓋經濟、文化和社會多個層面,並與技術、知識產權和旅遊等領域產生協同效應,因而備受重視。在香港,創意產業亦被視作一大經濟新動力,不僅能為年輕人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亦有助提升香港作爲國際城市的藝術文化魅力。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為推動本地藝術文化的發展,香港藝術發展局在10月14-15日舉辦了第五屆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邀請來自九個國家和地區的藝文領袖,分享過去克服產業挑戰的經驗,並討論當前趨勢及未來策略。「我們旨在讓香港成爲中外藝術文化交流的中心」,香港藝術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王英偉博士如是說,又與嘉賓們交流了各自對全球創意經濟發展潛力的獨到見解。
| 橋接中西的交流平台 讓香港藝術走向國際
十年前,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舉辦圓桌交流會,旨在為香港與國際藝術界之間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王博士當時正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一職,憶述之所以決定舉辦交流會,其實有三個目的:了解全球藝術發展趨勢、促進跨文化合作與共同創作,以及讓世界更好地了解香港的藝文情況。「藝術本質在於分享,當越來越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匯聚香港欣賞本土藝術,我們的文化輸出就會更加廣泛。」
回顧過去數屆交流會,王博士表示他們在舉辦過程中曾面臨各種困難,但抱著努力不懈的精神,會議即便在疫情期間也未曾間斷,遂奠定它在國際藝文界的良好口碑。為向全世界重點展示香港表演藝術生態,今年藝發局又在交流會之後緊接舉行首屆香港演藝博覽,吸引來自約60個地區及超過1,600名文化領袖、總監、藝術節代表等藝術從業者參與,增進國際交流及讓外國同業也得以了解最新香港及中國藝術動態。作爲應邀出席是次盛會的嘉賓之一,世界經濟論壇藝術與文化部門主管Joseph Fowler先生亦指出香港在發展國際化創意經濟方面的優勢:「香港擁有豐富的文化設施和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的文化設施和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西方的橋梁,增強其創意經濟的發展。」
| 科技革新藝術體驗 開拓商業潛力
今年交流會以「藝術還是非藝術?有關係嗎?」為主題,讓一眾藝文領袖就藝術創作人材的培育和新動力,藝術在場及虛擬再現的並存,以及順應新藝術形式的發展,如何釐訂配置資源的策略等適時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數年前與國際性跨領域藝術團隊teamLab合作創建的「超自然空間」身體沉浸式美術館爲例,王博士又分享了數碼科技對於拓展藝術觀衆的作用。「我們結合了最新技術,在澳門打造了一個高8米、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立體互動空間,吸引了很多觀衆買票進場參觀,反應十分熱烈。」就經濟而言,他認為將科技融入藝術一大意義便在於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欣賞藝術,培養潛在觀衆群。
「我們希望拓展觀衆對美的定義。」teamLab成員竹井卓哉先生也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補充其作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觀衆的歡迎,正是因爲當中對身體沉浸以及互動的强調,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數碼藝術作品最有趣的一點是,它們可以根據人們的行為而不斷變化。從前如果一個孩子在博物館裏的畫前跑動,也許會被父母責罵;但在我們的展覽中,孩子們四處奔跑的行為,反而會讓作品變得更加美麗。」除了「超自然空間」,竹井先生又在交流會上介紹了團隊最近在阿布扎比興建teamLab Phenomena 美術館的進展,表示「館内的藝術品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環境構成不同現象而創造」,進一步拓寬觀衆對世界的感知。
| 機遇與挑戰並存 香港創意產業的未來
從一衆嘉賓在交流會上的分享看來,不論是本地還是海外,創意產業也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就香港而言,創意產業近年方興未艾,如2022年便有約29,890家從事相關產業的機構以及約130,770名從業員,產生的增加價值合共約624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2.3%。但同時,香港也是全球第二大創意商品進口地,藝術人才及資源的輸入目前亦大於輸出,反映本地創意生產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現時,香港政府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不時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和團體來港舉辦和參加活動,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在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明確提出了將香港發展成國際文化樞紐的目標,涵蓋四大發展方向:推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發展、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以及推動產業化發展。但如何促進藝術文化輸出,建構自給自足的完善創意產業系統,則仍需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努力,才能讓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真正實現。
文 | 編輯部
圖 | 香港藝術發展局提供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Comments